• <td id="wwpjm"><ruby id="wwpjm"></ruby></td><td id="wwpjm"><ruby id="wwpjm"></ruby></td>
  • <big id="wwpjm"><strike id="wwpjm"></strike></big>
    <track id="wwpjm"></track>
  • <p id="wwpjm"></p>
  • 首页 > 新闻中心 > 铜仁要闻 > 正文

    固本强基 聚力赋能 ——铜仁 “一引领三服务”助推“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

    发展,离不开各族儿女的携手共进。

    提质,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聚力赋能。

    铜仁以“两新”组织“党建引领·聚力赋能”品牌为引领,聚焦“两新”组织建而不强、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服务不周问题瓶颈,以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宗旨,以助推发展为目标,通过实施红色引领、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政务服务“一引领三服务”行动,为全市“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千方百计提速度、保排位、稳增长,当前的铜仁激战正酣……

    95a513b9-a0c8-4fc3-81fe-e87bed50e3b8

    突出“红色引领”

    解决“两新”组织“建而不强”短板

    立冬过后,走进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香柚基地,绿油油的树上,挂满金灿灿的香柚,微风拂面,送来阵阵果香。

    提起这几年丹阳村的产业变化,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洪群说,乡党委政府以“抓党建、促振兴、兴产业、富百姓”为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山地香柚,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积极推进“党支部+合作社+果农”的产业发展模式,打开强村富民、产业兴旺的大门。

    党建工作是一把钥匙。

    近年来,在党旗的引领下,铜仁市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及纯洁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市党的建设百花齐放,成绩斐然。

    我市制定《中共铜仁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制定任务清单,落实具体任务到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来,新增3家单位作为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现全市共有21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今年的青菜长势格外喜人,太安逸了。”一大早,江口县太平镇三沛塘村张群娥和邻居们早早起来赶往地里采收青菜。

    据了解,该县推行村“两委”成员与村集体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村“两委”成员、合作社管理人员出资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引导村组干部全部参与合作社事务。截至目前,全县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98个,入社社员5400余名。

    突出把党小组“链接”在产业线上,把农户“镶嵌”在产业点上。这些年来,铜仁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模式,以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为要求,为“两新”组织选优配齐党组织书记1028名,下派634名党建指导员,把党的工作通过“领头雁”嵌入企业的决策管理,全面完成已建“两新”组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截至目前,全市“两新”组织3122个,共成立党组织1234个(单独组建411个,联合组建823个),覆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3079个,党组织覆盖率为98.62%。

    与此同时,我市针对龙头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科学制定“一企一策”,开展龙头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分析研判,针对企业发展、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制定2022年“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41件,常态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82件,全市1028家“两新”组织党员解决实际问题2600余个。

    “党建的初衷就是要使基层党支部成为坚强堡垒,党员成为先锋模范。” 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介绍道,党建引领,给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让基层得到夯实,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c394a6b4-f788-47ea-8ee9-354d4ef04b7e

    优化“金融服务”

    解决“两新”组织“资金不足”瓶颈

    2022年11月17日,一场“金融服务铜仁高质量发展恳谈会暨政金企融资对接会”在铜仁召开。

    会上,36家省市金融机构、41家在铜优强企业以及铜仁市各区县、各有关部门深度参与、精准对接,共话金融赋能铜仁高质量发展。10家金融机构与10家企业签订融资合作协议,会议促成驻铜金融机构与部分企业签约合作项目43个,签约金额超100亿元。

    近年来,铜仁用好用活“金融+”政金企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持续抓好“高层走访对接、战略合作对接、议事协调对接、专项调度对接、基层现场对接”五个对接机制,通过举办对接会、开展企业走访等活动方式,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截至今年10月,铜仁市银行机构总量达到27家、网点达488个;保险业机构总量达20家,网点达128个;各类地方金融组织29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04.94亿元,同比增长8.9%;各项贷款余额2328.64亿元,同比增长13.59%;存贷比高达136.58%,排名全省第1位……

    主动“搭平台”、积极“结对子”,引资源、赋能量,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铜仁始终在行动。

    ——探索“联建党支部”。积极探索政银合作新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组织开展金融机构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机关单位党组织联建活动100余次,推动银行与“两新”组织党组织学习共进、活动共联。

    ——深化“政银企对接”。制定《铜仁市2022年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方案》,做好金融政策和投资需求的推送和对接,通过召开政银企洽谈会,大力推进“银税合作”“银商合作”,为“两新”组织,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金融服务,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两新”组织共同发展。

    ——健全金融服务机制。通过《2022铜仁市信贷政策指引》《铜仁市普惠金融夏融行动实施方案》等制度,完善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抵押担保,合理增加信用贷款比重,通过开展金融创新产品评选活动和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为“两新”组织提供优质金融服务。2022年上半年累计为非公企业授信51.89亿元,发放各类贷款28.8亿元。

    下一步,铜仁将尽心当好“服务员”、精心打造“铁三角”、用心营造“好生态”,推动银企多层次开展“面对面”常态化融资对接,全天候开展“键对键”便捷化融资对接,深层次开展“点对点”精准化对接,促进资金需求与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对接成功率、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让广大金融企业家在铜仁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3e073fab-f425-459d-8e4f-983586d4b194

    优化“人才服务”

    解决“两新”组织“人才缺乏”难题

    11月15日下午,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安分局主办,铜仁日报传媒集团承办并联合铜仁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开展的首场线上直播带岗活动顺利完成。

    本次直播带岗旨在于帮助求职者了解东莞企业和岗位要求,初步达成宣传效果。

    这是今年铜仁劳务协作招聘活动宣传月启动以来,“铜仁人才云”公众号发布的首场线上招聘。

    翻阅该公众号,劳务派遣服务,公共就业服务,创业指导服务,人才测评、人力职业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等信息应有尽有。

    近年来,我市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政企校沟通协作机制,利用“三量”管理平台,定期不定期开展人才需求摸排工作,及时发布人才引进计划,为“两新”组织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截至目前,共建成市级及以上人才平台载体194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101个、市级81个。

    同时,积极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发挥市内中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按需设业,实现紧缺人才培养和输出。今年以来,对非公经济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32期6642人次。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2021年,市委、市政府充分整合相关项目、盘活现有资源资产,精心打造100套市级人才公寓,为首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人才代表提供拎包入住服务,着力为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供过渡性住房保障。

    今年5月11日,铜仁市举行首批人才公寓揭牌仪式,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伶作为首批入住人才接受钥匙发放。

    “铜仁市委、市政府真情实意、千方百计为我们招引人才。”杨伶说,人才雄厚带来新项目的开发。去年来,山久长青针对家禽养殖短板,设立实体运营,运用大数据赋能智慧农业,从养殖到拓展,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数据整合与分析,成功带来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

    发展的铜仁,求贤若渴;开放的铜仁,海纳百川;奋进的铜仁,破浪前行。

    几年来,我市根据《铜仁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试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举办“人才日”系列活动、颁发“优才卡”、设立奖励资金、对创新项目予以优先支持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铜工作,同步落实人才津贴、住房补贴、人才公寓,并在医疗、子女入学、落户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引育用留,铜仁更在情深意切!

    优化“政务服务”

    解决职能部门“服务不周”顽疾

    “通过政府网站查询,备好办证材料,真是太方便了。”走进碧江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审核某企业汇总材料后,通过“全省通办”系统,点击提交上传材料,半小时之内就成功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关键在“通”字。”铜仁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打造普惠、泛在的政务服务体系,拓展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文化旅游等数字化公共服务,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推动更多涉企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和“不见面”审批。

    “两天就办到了,高效、快捷、便利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得到实惠,让我们企业受益。” 王顺毛收到了在印江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新办的营业执照后,对现在申办证照效率赞不绝口。

    聚焦民生关切打造为民服务“新高地”,铜仁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解决职能部门“服务不周”顽疾——

    建立政务服务机制。梳理服务事项和流程图,提供行政审批、金融服务等全周期网上办事服务;深化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通过全过程实现“一网通办、一门办结”,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贵州税务监督举报直通车”监督作用,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促进相关监督监管结果共享;发挥律师行业党委引导作用,组织98名律师党员深入园区、企业等地开展“普法”“法治体检”等活动。目前,累计开展活动和提供法律服务600余次,全市律师行业为企业纾困解难107件事。

    建立领导联系企业机制。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34名市级领导联系83家重点民营企业,21名非公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定点联系服务18家龙头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实现60家龙头民营企业领导联系服务和党建指导员下派全覆盖。截至目前,市县两级非公班子及联席成员单位领导深入企业指导78次,共计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调研和宣讲544次,帮助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解决困难2722件。

    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对近两年国家和省出台的33个惠企政策性文件进行了梳理,共整理出具体惠企事项120条,其中减税降费类47条、资金奖补类60条、金融支持类13条,并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对具体政策进行解读,由各联系领导、党建指导员等深入企业进行宣传。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进程中,铜仁必将聚焦“舒心办”,让企业和群众“安心发展”。

    作者: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浩 编辑:滕娟
    97人妻无码
  • <td id="wwpjm"><ruby id="wwpjm"></ruby></td><td id="wwpjm"><ruby id="wwpjm"></ruby></td>
  • <big id="wwpjm"><strike id="wwpjm"></strike></big>
    <track id="wwpjm"></track>
  • <p id="wwpj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