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引進日本凈化槽,開發適合于太湖流域的分散型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技術。在太湖現場的研究結果表明,凈化槽同時具備去除有機物、氮和磷的能力。在正常運行狀況下,能夠達到預定的出水水質目標,即BOD<10mg/L、TN≤10mg/L和TP≤lmg/L。凈化槽技術是控制水體富營養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分散型生活污水若不經有效治理排人湖泊,將會造成湖泊的富營養化,不利于湖泊水環境的自凈和水體功能恢復。特別對于太湖這樣污染較重的水體,控制生活污水的污染已成為當務之急。中日合作《太湖水環境修復示范項目》是中日兩國政府間的技術合作項目,由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提供無償技術援助。項目選擇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和水質凈化生物工程為研究重點,不僅為太湖綜合治理提供技術支持,也為中國其他湖泊治理提供技術和經驗。從土建、安裝、調試、試運行到試驗,歷經5年時間。項目通過引進日本生活污 水處理設施——凈化槽,開發適合于太湖流域的分散型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技術。經過2多年的技術開發,日本的凈化槽技術從過去簡單地處理屎尿型,發展成如今的高度處理型,并且使用 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其主要原因是凈化槽具有去除有機物、氮、磷營養鹽的能力,有利于處理水在當地的再利用C2J?,F場實驗地點選定在無錫太湖湖濱一山水城污水處理廠附近。實驗目的是通過對各項試驗參數的優化調整,確定符合中國國情的裝置最佳運行條件,并為國產化凈化槽的開發提供技術參考。
該項目引進日本生產的6種類型12臺(套),分別為A:連續進水式間歇曝氣工藝(2臺100人槽);B:序批式曝氣工藝(2臺100人槽);C: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工藝(2臺30人槽);D:厭氧濾床生物過濾工藝 (海綿濾料2臺3O人槽);D:厭氧濾床生物過濾工藝(陶瓷濾料2臺30人槽);E:厭氧濾床接觸氧化 工藝(2臺30人槽)。根據設定目標選擇出最適合治理太湖湖 泊富營養化的凈化槽類型,進行國產化生產,使凈化槽技術在太湖流域,乃至中國湖泊分散生活污水的處理過程中得到普及和推廣運用。
附件:凈化槽技術應用于分散型生活污水案例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