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宿遷市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謀劃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系統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共482條,已完成治理366條,治理率為75.9%。全市納入國家監管平臺17條,已完成治理7條,治理率為41%。
加強統籌推進,構建齊抓共管格局
堅持高位推動
市委市政府成立宿遷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壓實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住建等各部門職責,統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每季度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重點工作會辦會,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效作為各縣區政府現場觀摩內容,推動農村水生態環境提升。
凝聚監管合力
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納入到2023年宿遷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項目,細化分解季度任務,定期調度試點項目進展情況,以國家試點帶動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健全考核機制
將治理進展情況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加大督查力度,確保項目進度和質量。同時,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落實“嚴在前頭、考在平時”的要求,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納入市對縣區高質量考核。
堅持系統治理,狠抓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源頭治理
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推進秸稈離田,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6.7%;加強畜禽養殖場配套糞污收集處理利用設施建設,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8%;推進農藥包裝物和廢舊農膜回收體系建設,初步建立“縣級設立集中代儲點、鄉鎮設立臨時收集點”的回收處置體系;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實現入園進區、依法排污。
推進設施建設
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約4.18萬噸/天,受益人口約110萬人,2022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7%(全國31%左右),居蘇北前列。
發揮設施成效
以“技防+人防”結合方式提升監管能力,已建設施安裝流量計和用電監控,掌握設施運行情況,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水利、農業農村、住建等部門定期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現場檢查,同時,推進各縣區采取第三方專業運維,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弘揚生態文化,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創新治理模式
持續推進農村生態治污“1+2”模式,建設一個村級污水處理站的同時,因地制宜,再配套建設一座水沖式公廁和一個人工濕地,實現“治理一處污水,凈化一片水體,美化一村環境”的目標。目前全市已有8個站點,并正常運行,效果良好。
打造示范典型
積極開展“泗陽縣、宿豫區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試點縣”“泗陽省級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縣”“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國家試點城市”等建設,總結試點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模式,以點帶面不斷推進農村水環境治理。
開展環保宣傳
根據我市鎮村“面廣量大,河網密布”的特點,以創建生態文明示范鎮村為抓手,常態組織開展教育宣傳引導活動,不斷健全基層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推進鎮村環?;A設施建設、加大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提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推進長效機制建設,強化基層河長履職盡責
常態開展河道日常巡護
全面落實《宿遷市基層河長巡河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鄉鎮級、村級河長在河道管護方面的職責,做好河道巡查、違建清理、岸線保潔、漂物打撈、清淤疏浚、污染防治、黑臭水體整治等方面的日常工作。2022年以來,市級河長累計巡河184次,縣(區)級河長累計巡河1394次,鄉級河長巡河1.1萬次,村級河長巡河2.7萬余次。
大力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
印發《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技術導則》《評分細則》等文件,以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恢復河道功能,改善農村水環境,完善長效管護機制,2022年共開展1150公里農村生態河道建設。
創新開展鄉賢護碧水行動
在全市“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全覆蓋的基礎上,推薦評選當代鄉賢5724名,制定《宿遷市鄉賢義務護水員管護手冊》,號召、動員鄉賢自愿擔任義務護水員,在河道邊設立公示牌,注明河道名稱、河道長度、護水鄉賢等信息,實現水體、鄉賢、責任三位一體,助推“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要我治水”向“我要治水”轉變。
//////////////////////////////////////////////////////////////////////////////////////////////////////////
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免責聲明: 部分文章及圖片系網絡轉載,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 部分文章及圖片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及出處的,僅表明轉載來源,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的,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聯系我們丨公司地址 上海原典環??萍加邢薰?/span>
客服熱線:021-59903936 13816475888 傳真:021-59918719 E-mail:yuand2004@163.com
COPYRIGHT?2016-2022 上海原典環??萍加邢薰?nbsp;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001575號-1